首页 关于我们 资质荣誉 招商加盟 联系我们

解决方案

公墓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墓地墓穴、骨灰寄存、塔陵和壁葬的业务办理。使用本系统前可以对系统进行相关的设置,墓穴类型、级别、墓穴信息等,对用户来说,方便而且更贴合实际情况。 2、在墓地安葬信息登记窗口中,登记逝者的有关信息,登记亲属的有关的信息,并为其选择相应的位置。 3、在选择位置之后,该位置就为预定状态,再选择该位置的时候,系统的自动识别功能会提示你该位置已经占用,使您不至于系统中从选择墓穴到安葬有多种可操作的方式供选择... ...

>>>更多内容

最小必要收集公墓管理系统数据

 最小必要收集公墓管理系统数据 公墓管理系统    
 
      公墓管理数据化的核心是 “以业务必需为边界,以合规隐私为底线”,确保数据最小必要收集需从原则锚定、场景拆解、流程管控、技术保障、制度约束五个维度系统落地,既满足公墓备案、墓位管理、祭扫服务等核心需求,又避免冗余收集和隐私泄露。以下是具体实施方案:
 
       一、先锚定 3 大核心原则,明确 “最小必要” 的判定标准
数据最小必要的核心是 “不收集、不存储、不使用超出业务目的的任何数据”,需先明确判定规则:
目的限定原则:所有数据收集必须对应明确、具体的业务目的(如 “墓位备案”“祭扫人流管控”“缴费对账”),禁止 “为了后续可能的需求” 提前收集数据;
必需性原则:某类数据若不收集会导致核心业务无法开展(如无经办人身份证号无法实名认证办理安葬),则为 “必需数据”;反之则为 “冗余数据”;
最小范围原则:必需数据仅收集 “最小颗粒度”(如联系电话仅需 1 个紧急联系人号码,无需家庭电话、工作电话多个字段;身份证号仅需备案用途,无需存储完整号码)。
同时需衔接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《殡葬管理条例》等合规要求:敏感数据(身份证号、联系方式、逝者隐私信息)需额外满足 “单独同意”“加密存储”“限期清理” 要求。
 
       二、分场景拆解 “最小必要数据清单”(核心落地依据)
公墓管理数据化的核心场景包括逝者备案与墓位管理、经办人信息管理、祭扫服务、缴费票据、运维管理,每个场景明确 “必填字段 + 禁止收集字段”,从源头杜绝过度收集:
业务场景 核心目的 最小必要数据(必填字段) 禁止收集 / 冗余字段
逝者备案与墓位管理 合规备案 + 墓位关联 + 后续祭扫对接 1. 逝者基础信息:姓名、生卒日期、身份证号(脱敏存储,仅备案用);
1. 墓位信息:墓位编号、类型(单 / 双穴)、安葬日期、安葬状态(已安葬 / 空置) 逝者职业、家庭详细住址、宗教信仰、病因、亲属完整关系链、生前照片(非用户主动提供)
经办人(亲属)信息管理 业务办理实名认证 + 紧急联系 1. 经办人基础信息:姓名、身份证号(实名认证用,脱敏存储);
2. 联系信息:1 个手机号码(紧急沟通) 经办人工作单位、住址、银行卡完整号、其他亲属联系方式(非紧急)、家庭收入情况
线下 / 线上祭扫服务 人流管控 + 安全保障 1. 预约信息:预约人姓名、手机号码、预约日期、随行人数;
3. 车辆信息(仅停车场管控场景):车牌号(预约后自动清理) 预约人身份证号(非实名强制要求时)、车辆品牌 / 型号、随行人员姓名、祭扫物品明细
缴费与票据管理 对账 + 票据开具 1. 缴费信息:缴费人姓名、金额、缴费方式(微信 / 支付宝 / 现金);
4. 票据信息:票据编号、抬头(个人 / 单位) 缴费人银行卡完整号、支付密码、家庭资产情况、票据外额外身份信息
公墓运维管理(绿化 / 维修) 设施维护 + 安全巡查 1. 设施信息:墓位编号、维护类型(维修 / 绿化)、维护时间、负责人;
5. 安全信息:巡查点位、隐患描述 与运维无关的逝者 / 经办人信息、维护人员私人信息、非必要的影像资料(如无隐患的墓位照片)
⚠️ 关键提醒:
敏感数据脱敏:身份证号存储时加密,显示时仅保留前 6 位 + 后 4 位(如 110101********1234),仅备案审核人员可通过权限解锁完整信息;
可选字段设置:仅保留 “用户主动提供” 的可选字段(如 “是否需要代为祭扫服务”“是否接收祭扫提醒”),且明确告知 “不填写不影响核心业务办理”。
 
       三、 大落地保障措施,确保 “最小必要” 不流于形式
1. 系统设计:从源头限制数据收集(技术硬约束)
字段级管控:数据化系统(如公墓管理平台、预约小程序)仅设置 “必填字段 + 可选字段”,无冗余字段入口,例如:联系人仅设 1 个电话输入框,不允许添加多个联系方式;
脱敏存储与显示:敏感字段(身份证号、手机号)存储时采用 AES 加密,前端显示时自动脱敏(手机号中间 4 位用 * 代替),仅授权人员(如备案管理员)可查看完整信息;
禁止强制收集:线上预约、线下办理时,可选字段不勾选不影响流程推进(如不填写 “是否接收提醒” 仍可完成预约),杜绝 “不填就不让办” 的强制收集行为。
2. 流程管控:收集前 “透明告知 + 用户同意”
事前告知:办理安葬、预约祭扫时,通过书面告知书(线下)、弹窗提示(线上)明确 “收集数据清单、用途、保存期限、撤回权限”,例如:“本次收集您的身份证号仅用于安葬备案,保存期限为墓位使用期间,到期后自动脱敏归档”;
单独同意:若需收集额外非必需数据(如代为祭扫所需的 “逝者喜好”),需单独弹窗提示并获取用户同意,不得与核心业务同意捆绑(如 “不同意收集喜好则无法预约祭扫”);
事后撤回:用户可通过线下申请、线上小程序自主撤回同意,系统在 15 个工作日内删除或脱敏相关数据(如用户不想接收提醒,可随时关闭并删除联系方式)。
3. 数据生命周期管理:“用后即清 + 定期瘦身”
动态清理:临时数据(如祭扫预约数据、停车场车辆信息)在业务结束后限期清理(预约数据保留 3 个月,车辆信息保留 1 周);
定期审计:每半年开展 1 次 “数据冗余审计”,核查系统字段使用情况:若某字段(如 “逝者职业”)连续 6 个月无业务调用,且不影响备案、管理等核心流程,直接删除该字段及历史数据;
归档脱敏:墓位注销后(如迁墓、到期),逝者及经办人敏感信息自动脱敏为 “匿名数据”(仅保留墓位编号与安葬记录,删除身份证号、联系方式),仅用于历史备案查询。
4. 权限与监督:避免数据滥用与过度获取
最小权限分配:数据化系统设置分级权限,例如:
普通管理员:仅查看脱敏后的逝者 / 经办人信息、墓位状态;
备案审核员:可查看完整身份证号(仅限备案审核);
财务人员:仅查看缴费相关数据,无法访问逝者个人信息;
操作日志追溯:所有数据收集、查询、修改操作均记录日志(包括操作人、时间、内容),便于追溯过度收集或滥用行为;
第三方监督:若数据化系统委托第三方开发或部署在云端,需在合同中明确 “第三方不得获取、存储公墓数据”,且定期开展隐私合规审计。
 
      四、特殊场景处理:平衡 “业务需求” 与 “最小必要”
若存在特殊业务需求(如疫情防控、应急救援)需临时收集额外数据(如健康码状态、车辆信息),需满足:
临时性:仅在特定场景存续期间收集(如疫情防控结束后立即停止收集并清理数据);
必要性:通过 “替代方案评估”—— 若有更简洁的方式满足需求(如通过人流计数统计管控,无需收集每个人的健康码),则优先采用替代方案;
公开透明:提前通过公墓公告、小程序弹窗告知用户 “临时收集的原因、范围、保存期限”,疫情结束后主动公示数据清理结果。
 
      五、合规校验:避免踩坑的 3 个关键检查点
每新增 1 个数据字段,必须回答 3 个问题:“这个字段对应什么具体业务目的?不收集是否会导致业务无法开展?是否有更简洁的替代数据?” 3 个问题均满足才允许新增;
敏感数据收集需符合 “双授权”:既要符合《殡葬管理条例》的备案要求,又要获取用户单独同意,缺一不可;
定期开展隐私影响评估(PIA):若数据化系统涉及超过 1000 条个人敏感信息,需每年开展 1 次 PIA,排查过度收集、数据泄露风险。
 
       总结
公墓管理数据化的 “最小必要收集”,本质是 “业务目的牵引数据收集,而非数据收集绑架业务”。通过 “场景化清单明确收集范围、系统设计硬约束、全生命周期管控、权限监督兜底”,既能满足公墓备案、管理、服务的核心需求,又能最大限度保护逝者及家属的隐私,同时符合合规要求。关键是避免 “为了数据化而数据化”,不追求 “数据全量收集”,而是 “数据精准有用”。 
部分案例
  • 玉龙园
  • 成都院山公墓
  • 九龙园
  • 华夏陵园
  • 南山龙园
  • 南山福座
  • 温州桃源陵园
  • 青龙山公墓
    ...等等

最新动态